2020年代,亞歐航線進入超大型集裝箱船時代
時間:2017-10-31 瀏覽次數:5
未來三年,亞歐貿易將幾乎完全由超大型集裝箱船運營。顯然,這將使托運人每周的航線數量明顯減少。
根據SeaIntel的最新研究,在未來三年,班輪市場將會有90艘1.4萬TEU以上型船交付使用,這意味著到2020年,1.4萬TEU以上型船將占據亞歐航線上船舶數量的88%。
班輪市場上1.33萬TEU以上型船舶絕大部分投放至亞洲航線上。
如果所有的新造船都按照計劃交付,那么亞洲至北歐航線上將擁有125艘1.8萬TEU以上型船舶。
SeaIntel補充說,如果市場需求保持在目前的水平,那么交付時間表將意味著,亞洲至北歐航線上的全部需求可以被僅僅15個周班服務覆蓋,即三大聯盟需要部署165艘船舶。“假設未來三年的需求增長率為5%,而且2017年船舶利用率也相同,這將迫使三大聯盟需要消減部分航線服務。”
這意味著,班輪公司有可能訂造另外14艘1.8萬TEU以上型船舶——將此前預計的2020年需要125艘1.8萬TEU以上型船舶的預測水平變為運行15條航線所需的165艘,從而使得亞洲至北歐航線將完全由超大型集裝箱船舶運營。
反過來,這可能意味著該航線現有的1.4萬TEU—1.7萬TEU型船將可能進入亞洲至地中海航線。但亞洲至地中海航線值得懷疑是否能應付這樣的涌入,這意味著該條航線84%的船舶將達到1.4萬TEU。
SeaIntel首席執行官Alan Murphy補充說:“當然,1.8萬TEU型船舶也可以直接進入亞洲至地中海航線,沒有什么可以阻止這一點。但是,這將進一步加劇航線升級的連鎖問題。”
東方海外旗下的“東方香港”輪載箱量為21413TEU,為目前市場最大集裝箱船
而對于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前景,Alphaliner近日發布報告稱,全球GDP相對集裝箱貨運量的比例最近開始上升,這是2009年航運業遭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。Alphaliner統計顯示,在經歷了上半年集裝箱運量同比增長6.7%之后,第三季度集裝箱運量仍然維持強勁水平。第三季度,中國港口(包括香港)的集裝箱運量同比增長9.3%。而在今年前9個月,中國港口的集裝箱處理量上升至9.1%。
上半年,尤其是第二季度,主要集裝箱上市企業都獲得良好業績。對于第二季度班輪公司的業績,德魯里評價表示:“在2017年第二季度,班輪運輸業實現了在兩年內利潤最高的季度,行業的平均利潤率達到了4%左右。”德魯里認為班輪運輸市場的向上趨勢是不可否認的,該行業預計將在今年實現50億美元的營業利潤,而在2016年則損失了同樣的金額。
對于盈利原因,德魯里認為今年出現轉機的主要原因有三個:競爭對手不斷減少、供需基本面的改善,此外最重要的是班輪公司因為前兩個原因帶來的更強的定價能力。“隨著更多班輪公司從低谷走出,更高的定價策略應該占據上風,結合市場前景改善和玩家人數減少,從而可以確保市場復蘇比以前更具可持續性”。